水龟饲养需具备三大要素:环境、阳光和食物;缺一不可。
是环境,环境就包括了所提供的饲养容器、过滤、水等等。
(1)饲养容器。一般为水池、玻璃缸、整理箱、水盆、塑料饲养盒和陶瓷缸这几种比较常见。
水池的特点是水体较大,水质易于控制;通常建于室外,龟晒背、繁殖等条件较好,且可放置一些水生植物,饲养国产龟加上造景很有味道;缺点是在室外昼夜温差较大,夏天遮阳措施也要费一番心思,水体较大不适于饲养小苗;换水时工作量巨大,一般家庭也不具备修建水池的条件。
玻璃缸的优点是可根据需要切割制作相应尺寸的缸,从小苗到成体都可饲养,且透明度高,对细节观察很到位,造景放于室内非常养眼;缺点是玻璃缸本身自重大,不易搬动,翻缸换水很累人的,因此需根据缸本身的大小,饲养的种类、大小、排泄量、数量等因素配置相应的过滤系统,而制作一个性能优良的过滤系统则需要饲养者具备一定的经验作基础,所以有很多玩家刚开始在玻璃缸内进行饲养的时候会出现水质无法保持,而导致龟发生腐皮、腐甲的情况;然后就是光源的问题,一般玻璃缸饲养流的玩家我都推荐其将龟拿出,到室外进行晒背,而不是仅仅依赖UVB、UVA灯管的照射。
现在使用整理箱或周转箱饲养水龟的人很多,其优点是换水比较方便,一般水位不会太高,环境布置简洁,或直接裸缸,对于小苗或排泄量巨大的部分成体龟种的饲养都能适应;但缺点也很明显,整理箱是基本无法看到侧面观的,有些玩家喜欢在整理箱内造景,但我认为由于整理箱材料的限制,布景的观赏性将大打折扣。
水盆一般作为苗子饲养或是龟到室外晒背的临时容器,重量轻、体积小,简单方便;但是如果使用大水盆来养龟的话,换水工作也是相当累的,而且水盆养龟数量要控制好,否则容易发生叠罗汉翻墙的情况。
塑料饲养盒同样也是因为体积小、重量轻、易携带等有点成为小苗饲养的不二选择,尤其是从小就需要单缸饲养的龟类,同时因为透明度高、可加盖的特点成为饲养小型蛇、蛙类的最佳选择,缺点就是由于水体小,换水较为频繁,在冬季加温饲养小苗时,换水温差的掌握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否则套缸饲养将是最好的选择。
使用陶瓷缸来养金鱼或锦鲤的人较多,养龟也未尝不可,国产龟种配上古朴的陶瓷缸实为天合之作,但是陶瓷缸多为圆口,除非使用桶滤,否则难以设置过滤,而瓷器本身的金贵也不允许搬来搬去的换水。
(2)过滤系统。养龟一般使用上滤、瀑布过滤、低水位过滤、桶滤的比例比较高,也有部分比较专业的玩家自制缸底滤槽的。
上滤普及率高,最为常见,一个泵头加上一个滤盒就可以组成上滤的框架,只要滤材布置恰当,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所以要根据水体的大小、龟的体型、排泄量、数量等因素选择不同大小的滤槽,以及不同功率的泵头,而滤材的选择则需要一定的经验基础。
瀑布过滤一般功率较小,一般是用于大型鱼缸的上层水域的杂质过滤,用于龟的饲养时可以作为小缸或饲养盒的过滤来使用,总的说来对杂质的过滤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但由于自身容积较小,无法放置更多的滤材,导致过滤效果很有限,所以一般适用于小型龟或苗子的饲养。
低水位过滤可以说是为饲养爬行动物所需要的浅水环境而专门设计的,一般的低水位过滤器在水位仅有4厘米时就可开启过滤了,对于养苗子来说是非常合适的,另外在有些两栖造景缸内也有用到,总的说来比较实用;同时也要注意的是低水位过滤可放置的滤材也是非常有限的,定期换水还是必要的。
现在做外接桶滤的厂家越来越多了,价格也不像前些年那样高昂了,选择桶滤的玩家也越来越多;桶滤过滤效果好,兼具物理过滤和生化过滤,简单方便,噪音小,但需定期拆桶清洗。
自制缸底滤槽是很多专业饲养大型鱼的玩家的选择,由于滤槽大小、滤材设置、数量等都可根据饲养的实际需要量身定做,效果自不必多说,所以对于较为专业的玩家来讲,缸底滤槽才是过滤的王道,对于水质的调控和长期保持意义重大。
(3)水体。是环境因素里最重要的一环了,具体来讲有水质、水温、水深、水体大小四个要素。
先说水质。水质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感官来辨别,如水的清澈程度、有无异味等,但水的酸碱度、硬度等指标就需要借助其他设备来获得了。一般来说,大部分水龟喜欢中性偏弱酸性的水,尤其是北美及南美亚马逊出产的龟类,不过钻纹等是个例外;家庭饲养一般水源都是自来水,自来水中对龟类危害最大的物质就是氯气了,因此在饲养时一定要准备多余的容器用于盛放自来水,使其在露天环境下静置3天左右,氯气便可去除,有些玩家喜欢用将水烧开的方法来除氯,这样比较快捷,但水烧开之后水中氧容量将会急剧下降,而导致腐皮、腐甲的主要就是厌氧菌,所以我认为这种方法应尽量少用,另外使用化学方法来除氯也应该尽量避免。这里还有值得提到的一点,就是能影响水的酸碱度的东西,一般如沉木、揽仁叶等可使水质偏酸性,而海螺沙、珊瑚、火山岩、等可使水质偏碱性,在布景或放置底砂、滤材时要留意。
然后是水温。一般来讲,水温20℃以上龟便会开始进食,水温26~28℃时龟食欲旺盛,且能保持很高的消化率,生长迅速;当水温低于20℃后,部分龟食欲减退,部分龟停食,当水温低于17℃时,大部分龟不再进食,除了个别种类及个体还在少量进食,15℃左右已基本停食,10℃以下进入冬眠状态。
水深。是目前意见分歧很大的一个话题,对于是深水还是浅水还是过背水饲养,众说纷纭,我对水深的理解是这样的:对于苗子,水位过背即可,苗子本身体力不是很好,水过深会让苗子在游动时耗费过多的体力,很容易导致呛水的情况。水深就意味着水体较大,在喂食是苗子吃食也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多余的残渣不易被发现,水质腐败较快。另外像大鳄、小鳄、鹰嘴这样长尾巴的龟,在苗子时期用深水饲养很容易把尾巴折断,所以对于苗子,水过背或两倍高度于背甲厚度即可;对于亚成体或成体,水深就要根据龟的种类来决定了,因为不同种类的龟水性是有差异的,但只要设置了浅水区和可供攀附的晒台,就不会有问题。
水体大小。道理很简单,水体越大,水质就相对更容易保持。但并不是越大越好,这个因素也要根据龟的年龄、大小、数量、排泄量来决定。苗子之前就提过,不需要太大的水体,能勤换水,或有较好过滤就可满足需要;而对于成体,饲养容器的长度需要有龟体长度的4倍以上,因此水体大小就可想而知了,而如此大的水体,还需要一个强大的过滤系统作支持才行,这是维护水体水质的重要保证。
是阳光。
太阳光是地球上万物生长繁衍的根本和能量来源,从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到高等的哺乳动物无一例外。而对于龟来讲,则显得尤为重要。家庭养龟,在夏季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里,能保持每天半小时以上的晒背就有很不错的效果了。龟的晒背行为不光是从阳光中摄取UVB来帮助钙质的吸收,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晒背提升自己的体温,龟是冷血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而定,当龟进行长时间的晒背后,体温上升,此时,龟的活动度将大大提升,而更重要的是,较高的体温是消化率的保证,光靠UVB灯管的照射,是不能完全帮助钙质的吸收的,龟的体温才是关键所在。另外,有些龟诸如剃刀、巨头等蛋龟,还有黄缘等半水龟,要经常进行日光浴才能更好的生长,使其拥有漂亮的肤色、花纹、生长纹和头纹,而像大鳄这样本来不晒背的龟,饲养时同样需要进行定时的晒背,才能培育出健壮、惊艳的个体。至于阳光的杀菌、去除体外寄生虫的能力就更不用多说了。
是食物。
食物的选择、质量、多样化、投喂数量和频率这几个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龟的生长和体型、花色等的表现,所以选择什么样的食物来投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水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大多都是吃荤不吃素的,部分泽龟类成体以后会转变为杂食,当然也有天生吃素的水龟,如黄头侧颈;通常我建议玩家选择的鱼肉作为主要投喂的肉类,而不是猪肉及牛肉,因为通过对苗子的投喂发现其对牛肉的消化并不完整,大便里常见未消化的肉质;而猪肉通常脂肪含量较高,龟对脂肪的代谢能力比较弱,长期投喂容易导致龟脂肪代谢不良;而在以鱼肉作为主食的同时,保持食物的多样化是很有必要的,除鱼肉外,我推荐小龙虾、米虾、蟹、昆虫、蚯蚓、急冻红虫和螺类交替进行投喂,而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红虫一般是作为苗子的食物,最好购买水族店里的急冻赤虫,比较安全,每次喂食前用水化开,尽量不要购买花鸟市场上售卖的鲜活红虫,因为寄生虫太多,容易伤到龟;螺类也是同样的情况,一般是选择苹果螺来自行繁殖,等爆缸后来喂苗子,而一般的田螺大多有寄生虫,尽量不要选择购买。
关于龟粮,这是目前争论很激烈的一个话题,我认为龟粮尽量不作为主食较好,平时投喂鱼肉,昆虫等已完全可满足营养的摄入需要,龟粮只是作为有时候忙不过来的时候投喂或作为龟驯化时的食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