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龟 >> 养龟发展 >> 老郭说哪有什么活的透不透彻,我只是打小就
北京的清晨总是蒙着一层灰尘,但又熙熙攘攘充满人情味儿。
养宠物的人,好像都起的特别早。老郭的宠物店拉开卷帘门没多久,已经陆陆续续的来了不少客人,紧邻大街,又是小区门口,得天独厚的店铺位置,常年送旧迎新不乏客源,时不时的就有客人走进店里,或牵着或怀抱着大大小小的宠物,老郭作为老板早就习以为常。
开这家宠物店的第六个年头,他对自己的店在方圆几里生意最红火的经营状态了然于胸,所以眉目间几乎看不到那种专属帝都人的焦虑。
1.
如果不是每周五都要去接上寄宿小学的女儿,谁都看不出,老郭是第一批即将步入中年的80后。
活得年轻是所有人对老郭的第一印象,他总是能跟那些爱玩的年轻人打成一片,跟谁都是瓷。
在大兴这一片儿,老郭有两个社交圈,一个是人,一个是宠物,甭管是在店里,还是在周边小区,几乎所有宠物老郭都门清儿,随便路上遇到哪一只都能叫得上名字,宠物主人也自然都是熟人,平常一起遛遛狗唠唠家常,私下里还偶尔聚一起吃吃喝喝。
接触的多了大家慢慢发现,老郭跟一般的宠物店老板真不一样,他的身上少了些生意人的世俗气,说起猫猫狗狗甚至宠物以外的其他动物,他总是滔滔不绝,讲起相关知识来也是头头是道,大到品种起源,小到喂食驯养,活脱脱一本行走的动物百科全书,字里行间都是对动物的热爱。
至于为什么这么喜欢动物,老郭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像孩童时期有人喜欢玩具车,有人喜欢积木,有人就喜欢胡同口和泥玩沙子一样,可能就是个性使然,没有原因。
当老郭还是小不点郭的时候,彼时他家住西二环,按北京人的话说那可是皇城根儿脚下的地界,当时老郭大伯在北京动物园做票务,那时候老郭最期待的就是父母休息,带着自己去动物园看老虎狮子,跟别的小孩去过一两次就不爱去了不同,老郭没事就想往动物园跑,滋要是被爸妈抱起来瞅见动物的那一刻,就像被施了定身术一样,目不转睛,不哭也不闹。
最爱去的地方是动物园,最喜欢看的节目是《动物世界》,家里也是养宠物不断,似乎从那时候起,就注定了老郭的人生轨迹总是与动物结伴而行。
老郭不仅做起了铲屎官,在家里养了两只拳狮,一只史宾格,三只猫,四只龟,还养了两种冷血动物,一条蛇和一只蜥蜴,每次活体投喂的时候老郭都能收获不一样的感触,他说如果不是养了蛇,模拟野生动物捕猎的原始状态,自己可能一辈子都不能这么真切的感受到,动物世界里面弱肉强食的丛林生存法则。而蜥蜴,恰好圆了所有孩童那个被地球气候变换毁灭的侏罗纪梦。
除此之外,老郭为这份热爱付出最多的,就是把爱好发展成了职业,开起了宠物店。
有里有面是人们对老郭的另一个评价,尤其是宠物店的客人。
有一次一个养巴西龟的客人家里没粮,想买草龟粮暂时充一下数,被老郭严词拒绝了还拉到一旁科普了养龟常识;有一次带两只泰迪来修毛的女孩牵着狗刚要走,一阵风吹过老郭发现头顶的毛有点瑕疵,泰迪主人愣是没看出来,老郭却还是把狗拉回来重新收拾了一遍;还有每一次客人出门前都会再三确认有没有喷防静电,进门前都会清楚的询问上次的服务反馈,清楚的记得每一只宠物有什么慢性病,脾气秉性怎么样、要注意什么……这还不算完,每次上了什么新产品,来了什么新玩意儿,老郭都不会让这些老熟人空手而归。
“我这店里有的客人都举家搬到外地了,还带着宠物开车专门来我这做美容呢”,用老郭的话说就是,宠物美容这种事,客人满意那是最低标准,一定要达到自己心中的完美状态,才算完活。
这就是老郭做事的那股子认真劲儿,也是北京爷们儿讲究的有里有面。
03:232.
回忆起自己从学生时代,到做服装再到现如今开宠物店,骨子里那种“较真儿”的做事态度,更多是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
打记事起,老郭跟父亲呆在一起最多的时光,全都浸染在那所80年代的电线厂斑驳的墙面上。那个年代生活水平有限,请保姆可是件奢侈的事儿,没有现在这么普遍,为了方便工人一边上班一边带孩子,好多工厂都设有厂内“托儿所”,老郭就是看着父亲接电线长大的,后来他回想起来,接电线明明是两根线剥皮后简单地缠绕一下,然后裹上防电胶布就完事了,可是父亲每次都能把这么容易的机械工作做出花来,包的漂漂亮亮。
父亲最常说的话就是,工作不是要做完,而是应该做好,并且做到最好。
对事“紧”,对人却“松”了很多,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父亲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在老郭的记忆中,自己的童年可以说是十分快乐的,因为父母除了快乐,对自己并没有过多的要求。
正是这种教育理念也影响了老郭自己对教育的看法,比起应试教育,老郭更注重素质教育、兴趣培养。比如女孩喜欢什么动物,老郭都尽量养起来,学校开设一门生物观察课需要养蚕,老郭为了给女儿近一步培养兴趣爱好、观察生活的机会,竟然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桑树……在别的家长为分数、排名这些问题发愁的时候,老郭却选择陪着女儿疯狂。
面对文化教育的无力,老郭选择将这份信任交还学校,他对自己的定义是一名父亲,一名懂得陪伴、给予快乐的好父亲,而不是望子成龙的梦想投资者。
老郭不止一次地向同为父母的朋友们说起过,“你的孩子不是你一个人的孩子,而是社会的孩子”,也许是受动物繁衍的启发,老郭对待亲情关系有着全然不同的认知,他更尊重、信任孩子的独立人格,也更希望,等到自己年老色衰的那一天,他的女儿能够强大到在残酷的钢筋丛林里精彩的活下去。
很多人觉得老郭想的开,他却不以为然,甚至有的时候别人理解不了他的想法,他就丢下一句“上寄宿学校多好啊,省的我没时间养狗”,就晃悠悠地走了。
老郭似乎不需要大多数人所追求的社会认同感,也不苛求别人理解他的所作所为,因为他内心真正明白自己在做怎样的选择。
3.
有时候,你越追求什么,就越缺乏什么,偏偏有些人看似轻而易举,就过上了你梦寐以求的生活。很多时候,老郭就是别人眼中的后者。
但很多时候,面对生活,他给出了与他个人截然相反的悲观论调。老郭总是强调生命的短暂,或许是80后面对初老问题的条件反射,当染着几撮蓝头发、T恤上还挂着几根狗毛的老郭,坐在你面前说:“说不定哪天我‘嘎嘣’就没了”的时候,确实有点违和。
不过话锋一转,老郭那顽主的态度还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在有限的时间里,不要对自己要求那么严格,给自己那么大压力干嘛呢?每天吃咸菜窝头是一顿饭,吃鲍鱼燕窝也是一顿饭,鲍鱼燕窝天天吃会腻,馒头咸菜也能填饱肚子,人啊,要学会调剂自己的生活”。
自然,宠物店的生意那么红火,填饱肚子的同时偶尔吃吃鲍鱼燕窝不在话下,但比起这些,老郭追求更多的是精神世界的富足,过取悦自己的生活。于是宠物圈外,老郭还有另一个身份——越野迷。
永定河的河床,老掌沟的戈壁,翡翠岛的淤泥,老郭开着越野车,带着家人和狗,留下了太多车轮和故事的印迹。
这些故事中,让老郭记忆最深刻的是一次濒临崩溃的救援。那是他刚刚开始玩越野的时候,开的还是他第一辆越野车,那台96年的二手切诺基,跟另一台切诺基、一台途乐Y60组团穿越老掌沟,冬天的老掌沟与城市里温度相差不少,冰雪路面对于越野车来说是巨大的考验,为了提高轮胎附着力,一行车拿着铲子下车铲冰,没想到冰铲开了,老郭的车却打不着了。
寒冷的天气将点火装置里的塑料齿轮打碎,车子无法启动,就这么停在了山路之中。无奈之下,另外两台车只好一前一后用绳子牵引着老郭的车往后倒,在没有动力、没有刹车和转向的情况下,就这么在山路上倒了2、3公里,直到遇到一个掉头的叉路口。就这样把车拖到了周边距离最近的县城赤城,才联系到北京的越野救援队,终于在凌晨四点赶来,摸着黑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夜里更换了配件,才得以开车返回北京。
不知道真正让老郭难忘的,是那天在山沟沟里如刀割般的寒风,还是一路上无论如何都不肯抛下车离开的队友。
虽然这台二手切诺基的可靠性确实差了点,但直到现在,老郭都还把他存放在郊区的一所修理厂,即便是陆续买了一辆奇骏、一辆帕拉丁接替了切诺基的越野使命,老郭还是不想抛弃这个同甘共苦、偶尔还把自己撂在路上的老伙伴,就像穿越老掌沟那次以及类似很多次一样。
在翡翠岛的海边,坐在依维柯保障车里吃火锅;在内蒙的草原之路途中,停靠在路边的树下分西瓜;在偶遇“鬼打墙”的永定河,找不到出口越野车一行人排着队兜圈圈;在陷车的泥地,收了一亩地的玉米秆垫轮胎自救……无论当时是苦还是累,说起这些经历,老郭都感到发自内心的甜。
越野的背后,老郭收获了一帮志同道合、不离不弃的兄弟,是频频涉险,却愈发遵守规则,愈发敬畏生命的人生感悟。是去到其他车到不了的远方,看那些难得的好风景。
老郭说:“千万别看别人做什么,你就去做什么,赚钱也好,爱好也罢,只要在出发之前想好,什么才是你真正想做的事儿”。
你看,任何人,都没有必要参照别人的生活方式活着。
本文由《AutoL》原创出品,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