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龟

养苗子,用过滤,要小心

发布时间:2022/6/23 11:31:58   

说到过滤,可以说我们养水龟所用的过滤知识、过滤器材、过滤方式,全部来自观赏鱼的养殖体系内。可是这些养鱼的理论体系真的完全适合养龟吗?单纯的从水质处理上来说,这些方法当然是通用而且有效的。但是水龟和鱼的需求却有着巨大的差别,对于水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不同龄的个体对环境的需求也有所区别,尤其是龟苗,很多龟友反映龟苗经常出现腐皮、漂浮、感冒等毛病,往往和不合理使用过滤有关。下面我谈谈个人观点:

水流=风

小风怡人大风易病

加上过滤系统,和一缸静水相比最直观的一个区别就是水循环流动起来了。俗话说:流水不腐,就像空气流动成风一样,有空气流动才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水流就像水底的风,水流可以带走污浊,经过过滤材料,去除大多污染物,从而达到维持水质的作用。

我们可以把鱼或水龟的饲养缸比作我们人的居室,必要的开窗通风换气,可以使室内空气清新,还可以驱散湿气,减少霉菌细菌,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大有益处。但是倘若24小时通风,夜里还大开门窗睡觉,室内温度就难以维持稳定,人就有受凉感冒的风险。

水流和风一样,流动的水带来清新,也会带走热量。我们都知道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同样的温度,引起的水温变化很小。但是水流经过管道和滤材,和空气的交换面积大大增加,水体原本蓄含的热量就较快的溢散到空气里,造成水温偏低。尤其是夜间,当空气温度较低的时候,水还在流动,还在不断的溢散热量而且热损失速度更快,这样就造成更低的水温。龟是变温动物,当日常平均积温值长期较低的时候,水龟的成长必然受到影响,免疫力自然下降,就有更高的患病可能性。

动静

能睡才能长

承接上段,水流除了会溢散水温,还有个问题——造成饲养缸内缺乏静养休息区。这里说静养区,好比我们的卧室,我们在卧室里度过三分之一的生命时间,休息好,才有精力去创造和享受另外三分之二的生命精彩。而在尺寸并不大的饲养缸内,24小时过滤带来持续的水流,时刻影响着缸内各个角落,很难有静水休息区域。龟并没有卧室可以选择,只能在阳台上凑合着...

无论是人类、猫狗、鱼龟,都有动和静的时态区分,活动的时候会探索世界,无惧风雨;休息的时候都会本能的找遮风避雨保暖安静的地方。我们都看过自然纪录片,很多水生动物为什么喜欢栖息在植被茂盛、河湾湖岔、或者有倒伏的大树、礁石珊瑚等区域,因为这些地方有各种自然的水流屏障,形成相对的静水区,流水带来的养分,会在这里被沉积,从而滋养植物和浮游生物,进而供养各层级水生动物。自然屏障会形成丰富的生态位,比如洞穴、植被、落叶等等,这些相对静止和隐蔽的水域,给水生动物提供安全的休息场所。

水龟也一样,活动的时候可以劈波斩浪,自在游弋,觅食、晒背。但是如果休息的时候还需要消耗体力来对抗水流,就需要浪费相当多的体力,这对于动物来说是非常不自然的。尤其是龟苗,体重小,体力差,多花费这部分体力,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过多的消耗,势必会降低体质,疾病就会趁虚而入。

清澈≠好水

我们使用过滤系统,除了实质上减少氨氮等污染物等功能作用,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水体清澈,看起来就那么舒服。甚至要达到隔缸读报、空气缸的极致效果。我们都喜欢这种视觉的享受,毕竟养观赏龟,就是为了更好的观察和欣赏。

但是我们需要了解一个事实——流水不等于新水,清澈不等于好水。

我们旅游的时候看到山涧溪流,流水潺潺、鱼翔浅底,实在是人工过滤系统需要永远学习的范本。为此我们研究了各种过滤模式,无论是初级的仿生沼泽过滤,还是需要大量人工滤材的滴流、底缸过滤,都改变不了一个现实——那就是任何过滤方式都是在现有的固定水体里做内部净化。而野外的溪流河流,总是从上游不断的新水流到下游,如此往复循环,生生不息。好比车内空调的内循环和外循环之分。内循环过滤,越是小的水体,越需要经常加入新水来替换老水(开了空调,你是不是还需要窗户开条缝换换气?)。

清澈只是人的视觉感受,至于龟活的好不好,我们只能依赖长期的观察生长情况来摸索。无论是清水还是绿水还是泥水,龟生活的适应,成长的健康,患病率低,那就是好水。

慎用善用

当然我并非拒用过滤,要学会区分情况,慎用,善用。过滤理论和器材既然都来自于观赏鱼饲养体系,那么我们使用过滤的时候不妨再深入学习一下养鱼的怎么用过滤。

拿养苗子来说,养鱼苗的用什么养的过滤?也会像我们养龟苗一样使用潜水泵,出水哗哗响么?显然不是。养过鱼苗的都知道水妖精吧!(水妖精是一种需要连接氧气泵和空气软管使用的内置过滤装置,可以吸附在水族箱壁上,原理是利用气泡在水里上升时产生的提水作用进行过滤,能够有效的通过吸附排泄物和残余饵料,另外滤棉中的细菌可以有效分解有机物,从而达到小空间内进行生物过滤的目的。因其个头小巧却能获得较好的过滤效果,被水族爱好者们昵称为“水妖精”。)

我们这里不谈水妖精的过滤效果,因为这个器材对水深有要求,并不适合养龟的浅水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过滤原理可以看出,这类功率极小,水流很小,过滤效果也很有限的器材,为什么广泛用在鱼苗或小型鱼饲养上,恰恰是因为它安静,吸力小,水流小,对娇弱的鱼苗是一个很大的关照呵护。我们在给龟苗用过滤上有贴心的考虑过吗?我们给龟苗设计过滤方案的时候,并不是随便弄个流行的过滤盒过滤桶就可以。首先需要考虑温度(加温模式)、进出水模式、滤材选择、水体大小、设备功率等等情况。

水体大小和设备功率自然不用多说,大水体用大功率,小水体用小功率,网上和器材商都有提供流量和水体的配对表格。

滤材方面,当然是滤材丰富且量多最好,既然都消耗电费,那么在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丰富滤材和增加过滤体积,当然是对水质改善最好。

进出水模式,对于龟苗来说,是非常忌讳进水吸力太大和出水冲力太大。选择合适大小功率的水泵,进水口增加海绵或者改造成延长管分散进水位置。出水口导流到缸壁或其他造景设备上,让其缓和流下,尽量减小水流,减少对龟苗的冲击。

有一种常见的进出水模式,说水泵要和出水口呈对角线布置,避免过滤死角,让出水口的水流把垃圾都冲到水泵方向,以更好的吸走底部垃圾。原理上没有错,对于物理过滤来说,这样的确更高效。但是,吹走垃圾的水流,显然是对龟有负担的。我甚至觉得有一些过滤死角对养龟苗是好事,这就是相对的静止区,龟在这里可以更节约体力的休息。

温度方面,尤其是这个需要加温的季节,选择合适的加温模式,对于过滤系统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依然有很多龟友采用加热棒水体加温模式,这种模式水温比空气温度高,如果没有辅助的空气加温措施,过滤系统会极大的损失水温,让加热棒频繁启停,温度不稳定。而空气加温模式,比如空调、加温箱等,空气温度高于水温(其实自然界也是这样),过滤系统对水温的损失相对就较小,因为不断的有热空气通过滤材与水进行热量补充。空气温度很重要,很多龟苗腐皮的根源并不是水质好坏,而是温度和温差。

说了这么多过滤的问题,我自己在养苗子阶段,是很少使用过滤的。基本上就是大小盆洗刷干净倒掉彻底换水,但是必须做到等温换水。或许这时候有人要说你教人怎么用过滤,自己却不用?我较少使用主要是因为我个人的饲养模式已经和普通玩家有较大的差别了,一是饲养数量百倍于一般玩家,过多过高的数量和密度已经不是一般过滤系统可以负担的,而较大的过滤系统又会占据太多的饲养空间,权衡一下,还是直接换水来的便捷;二是数量和品种差异巨大,出于防止疾病传染和管理的方便,养苗子使用小盆分类分区饲养,可能一组货架上就可以立体饲养几百只不同品种的苗,如此模式,实在难以安排独立的过滤系统。

少部分品种饲养在较大的饲养空间里,我也会使用过滤。但是我往往会接上定时器,在夜间会自动关闭水泵,恢复静水状态,让龟有一个安静无振动的休息时段。中断过滤的做法显然不符合传统的过滤理论,会造成硝化菌死亡,水质难以维持。所以我使用过滤的同时依旧保持较高的换水频率,我总是相信新水的好处,哪怕就是直接放出来的自来水。我总是认为大部分水龟对水质的需求比鱼类要低太多太多,过滤系统作为一个环境维持的手段之一就好,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1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