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龟 >> 养龟优势 >> 口诀辅助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初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尽管比较简单,但记忆性知识多,涉及面广,学生为了学好化学,往往会通过机械背诵的方式加以巩固,一旦学习到繁琐且有深度的知识点时,机械背诵会事倍功半,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针对该问题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在教学中引入口诀辅助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化学知识,推动他们的思维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进一步拓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口诀辅助;学科素养;课堂教学;学会学习
1问题的提出
九年级是化学学习的起始年级,尽管教材非常注重启蒙性和基础性,但是学科特点决定化学学习具有知识容量大、识记要求高的特点。学生经常抱怨巩固知识的速度赶不上教师教学的进度,一部分学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赶,在学过的知识中由于很多内容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经常出现“一听就懂,一过就忘,一做就错”的状况,学生学习没有了成就感,慢慢失去了学习动力,甚至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另外,随着学习的深入,物质的多步骤制备以及综合性习题的出现又让学生感到十分头疼,始终没有找到学好化学的方法,觉得化学很枯燥,学起来很费劲。笔者通过与部分学生交流获知,学生对化学学科还是充满着兴趣和热情的,也想把这门功课学好,特别希望教师能做些改变,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2口訣辅助教学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获得知识[1]。针对上述问题,作为教师,除了课前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课上通过情境导入,问题启发之外,如能针对化学学科特点,结合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认知规律,适时地运用口诀辅助课堂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近三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口诀的运用作了有益的尝试,班级学生的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学生普遍反映化学比较好学,也非常感兴趣,这些改变得益于教学中口诀的引入。
那么,什么是口诀?何谓口诀教学法?口诀,原指道家传授道术时的秘语,后多指根据事物的内容、要点编成的便于记诵的语句。它具有语言精炼、趣味性浓、概况性强的特点,容易朗朗上口,便于理解背诵,如《三字经》《弟子规》《中国朝代歌》等,总能让人学完后经久不忘,深入骨髓。口诀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与特点编成的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学习和掌握的方法[2]。口诀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繁杂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概括,把需要掌握的知识集中起来进行教学,简化记忆难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的知识。
当然,不管口诀教学法对于化学记忆有多大的帮助,但它始终只是化学学习的一个辅助手段,因为过多的口诀会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相似的口诀会导致学生在解题时出现混淆,过分死记口诀也会出现学习疲劳等问题。经验表明,教师在遇到以下情形时选择口诀辅助,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遇到枯燥的识记、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实验以及较难的习题教学时,教师如能对众多繁杂的信息加以辨识和归类,通过已有或自编的口诀加以总结归纳,就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逐步丰富他们的化学认知,帮助他们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口诀辅助的实践应用
3.1借助口诀辅助识记教学,便于学生轻松记忆
初中化学识记的知识较多,学生普遍反映知识通俗易懂,却很难记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增加一点调味“佐料”,就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例如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中元素含量的识记[3]。教师先投影出课本上元素含量的图片(见图1),然后让学生按照质量分数大小写出前4~5种元素的符号,最后教师通过口诀教会学生背记。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次序是氧、硅、铝、铁、钙、钠,可谐音为:养龟,铝铁盖拿(走)。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次序是氧、碳、氢、氮,可归纳为:哦,中国(O,CHN)。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次序是氧、氢、氯、钠、镁,可归纳为:哦,盐酸那么美(O,HClNaMg)。学生掌握之后,教师再通过图2的识别图让学生说出甲、乙、丙分别对应哪种情形。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这种学以致用的过程,还是深受学生喜爱的。
再比如,人体必需的7种微量元素锰、钴、硒、铁、铜、碘、锌,配以口诀为:蒙古吸铁桶(里的)点心。通过简便的口诀,学生很快就能区分出容易混淆的微量元素。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将枯燥的知识点学习变成趣味性识记,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所学知识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学得扎实,反馈质量也很高。
3.2结合口诀辅助概念教学,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大家都知道,化学概念教学在初中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这是因为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很难通过深层次的理解来进行,因此学生很难掌握许多复杂、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通过口诀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就能有效解决这个难题。这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燃烧属于基本概念的教学,其主要内容包括燃烧的特征、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灭火等,知识点多,容易混淆,学生知识间联系困难。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记忆,教师可将学习内容围绕课本上的图片展开,见图3。教师可编写成句式工整的口诀进行总结。
燃烧的特征可概括为:燃烧成火、发光发热,但发光发热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燃烧的条件可概括为:燃烧成火,可燃物、氧气和温度三者缺一不可。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可概括为:完全、不完全,关键看氧量。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灭火的条件可概括为:灭火三绝招,隔(隔绝氧气)、除(除去可燃物)、降(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具备一个条件就熄火。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巧妙运用口诀,把抽象、易错的概念具体化、公式化,化繁为简,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燃烧的理解和应用。
再比如,初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教学。由于这些知识点出现在不同章节,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在一段时间后就容易把前面的知识忘掉。但如果在学习每种反应类型时,教师能用三个字概括各个反应类型的特征,让学生学到一个新的反应类型就进行归纳比较,这样掌握的知识经久难忘。例如,化合反应可归纳成“多变一”(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分解反应可归纳成“一变多”(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置换反应可归纳成“一换一”(一种单质生成另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复分解反应可归纳成“换舞伴”(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归纳出的12个字,言简意赅,学生一听就懂,很容易发现各个反应类型的特点。可以看出,口诀法是一把钥匙,能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合理的归类,构建较完整的知识系统,对促进学生概念的学习是很有成效的。
3.3运用口诀辅助实验教学,便于学生归纳总结
口诀可对复杂的内容高度概括,不仅能减少记忆难度,还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例如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身边活泼的氧”中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见图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比较重视化学实验的动手操作,自己动手实验之后,也会创设条件让个别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模拟演示。可演示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学生丢三落四,根本不能连贯地完成实验的模拟过程,知识掌握的情况不很理想。其实,教师可以在自己动手演示之后,利用口诀对实验步骤进行总结,反馈出来的效果会更好。实验口诀可以归纳为: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查”就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就是盛装药品,连好装置;“定”就是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就是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收”就是收集气体;“离”就是导管移出水面;“熄”就是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因此,
在操作步骤较多的实验
教学中增加口诀的辅助,学生更容易理解实验过程,操作次序和教学效果将会大大提高。
再比如,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第二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中怎样用铁矿石炼铁(见图5)?学生普遍感觉该知识点很重要但又很难掌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将实验步骤归纳为: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的口诀。一通:通入一氧化碳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出;二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三灭:实验完毕后,熄灭酒精灯;四停:等试管冷却到室温时停止通入一氧化碳;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污染环境。对于前后都用到的加热装置,如何使用口诀呢?前者可用“迟到早退”来形容,后者可用“早出晚归”来表示,短短八字口诀,就将学生的重难点知识轻松解决。不过,针对课本有关实验知识的传授,教师还应加强教学技巧的提炼,传统的教学方式虽能短时间内将大量的知识点传递给学生,但无法发挥口诀记忆的“优势”,更不能实现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3.4借助口诀辅助习题教学,便于学生融会贯通
习题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广阔性和变通性。习题教学中如果辅助口诀,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将知识内化为能力,提高他们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水平,从而达到发展智慧的目的。以下是一道学生碰到的题型。
工业上常采用Cu与稀盐酸在持续通入空气的条件下制取CuCl2。
(1)写出该过程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过程中有_____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3)加入铜之后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通入空气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若反应恰好完全进行,将6.4g的铜完全反应,需消耗10.0%的盐酸_____g。
这种题型属于综合性试题,对学生能力要求很高,具有一定难度。该题的特点是参与反应的物质比较多,部分物质可循环再使用,且该题型还可不断进行变式创新等。对此,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找到好的解题方法,就能解决这一类试题。笔者教学时,先把该题型比喻成“旋转木马”,并以口诀辅助解题:木马、木马,谁来坐?看看箭头就有数;木马、木马,谁来推?两种物质相互追;然后结合图示过程教懂学生口诀的含义(见图6)。实验的目的是由Cu、O2和稀盐酸共同制取CuCl2(根据外围箭头的方向判断),因此总反应为:2Cu+O2+4HCl2CuCl2+2H2O。要完成这个过程,需要两个反应进行推动(根据内部箭头的方向判断):一是Cu+2FeCl3CuCl2+2FeCl2;二是4FeCl2+O2+4HCl4FeCl3+2H2O。整个分析过程清晰明了,学生通过理解口诀很容易掌握该题型的解题思路,于是问题便迎刃而解。
借助口诀辅助,教师对此题可以进行变式训练,考查学生掌握的效果(变式题1,见图7)。学生依据口诀,很容易分析出该过程的总反应为:2H2S+O22S↓+2H2O。两个推动的反应分别是:H2S+2FeCl32FeCl2+S↓+2HCl,4FeCl2+O2+4HCl4FeCl3+2H2O。借助口诀辅助,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提出用Cl2代替原题中的空气,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变式题2,见图8)?
在原题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题的总反应十分相似。两个推动的反应分别是:H2S+2FeCl32FeCl2+S↓+2HCl,2FeCl2+Cl22FeCl3,真正改變的实质是氯气取代空气中的氧气,从而达到处理H2S的目的。学生通过口诀引导获得解题思路,通过变式演练获取解题方法,他们的思维在解题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
4反思
在平时的交流中,经常有学生向教师反映,初中的化学看似简单,却难以掌握,往往当天巩固的知识,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成绩提升难度较大。笔者以为,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归咎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找到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而这正是一线教师容易忽视的地方,平时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