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龟

论语公冶长孔子言志,老者安,朋友信

发布时间:2022/12/11 16:59:59   
北京治皮炎的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611/9051898.html

今天分享《论语·第五篇·公冶长》,这一篇基本都是孔子评价弟子或者其他人的言论。

一、子谓公冶长:“可妻4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孔子评论他的弟子公冶长,说他人品好,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他曾经下狱,但不是他的罪过,于是把自己女儿嫁给他了。

孔子以人品为重,品德修养良好,再看其他条件,品德不好,其他条件再好也没用。

二、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南容,就是南宫括,也是孔子弟子,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南容不会被政府废弃不用,国家无道,他也不会受到刑罚。于是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这段话中孔子称赞南宫括谨慎贤明,国家政策清明,应该积极入世,为百姓服务,政治阴暗,就要明哲保身,以待时机。

三、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贱,是孔子弟子宓不齐。孔子说他是真君子,如果鲁国没有君子,他从哪里学得到这样好的品德呢?

这句话是孔子称赞子贱品德良好,趁机说明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鲁国有君子,子贱身处这样的环境,才能够懂得亲近贤能,向君子学习,自己也成为君子。

四、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子贡问孔子,我是怎样一个人,孔子说,你好比是一个器皿,子贡再问,什么器皿呢?孔子说,你是宗庙里贵重华美的瑚琏。

子贡在孔子弟子中,一边经商,一边学习,见多识广,口才极好,孔子评价子贡,认为他是一个有用的人,所以用瑚琏这样珍贵的礼器形容他。这句话也提醒我们,先做一个有用的人,尽量成为多才多艺的通才。

五、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佞:善于以言辞讨好领导。雍,是孔子弟子冉雍。

这句话是说,有人说冉雍有仁德却没口才,孔子说,何必要有好口才呢,花言巧语待人,常被人厌恶,我不知道他的仁德怎样,但何必要有好口才呢?

一个人忠实、诚恳、谦虚,加上口才好,当然很受欢迎,但为人不够诚恳,说话强词夺理,反复无信,口才再好也没用。

孔子看到当时社会喜欢巧言辩解的风气,借用这个机会说明口才好不好,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六、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漆雕开也是孔子弟子。

孔子要派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说,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自信,孔子听了很高兴。

一般人听到做官机会,恨不得马上上任,充满信心,却未必真有实力,漆雕开按照君子原则,凡是先想想自己适不适合,没有把握,宁愿推辞。这句话是指孔子欣赏弟子不为名利诱惑。

七、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未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说,我的理想不能实现,还不如乘坐木桴出海去,能跟我一起去的,或许只有子路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说,子路,你比我有勇气,可惜太不了解我的心思。

孔子面对当时社会乱象,担忧自己理想难以实现,发出感慨,没想到他的弟子子路认为老师真的是这么想。无所取材,字面是找不到造桴的材料,深一层是不能裁体裁衣,引申不能明白孔子心意。

八、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赤,宫西赤,字子华。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是仁者吗,孔子说不知道,他又问,孔子说,子路这个人,如果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国,可以派他去治理军事,至于他是不是仁者,我不知道。

孟武伯又问,那子由呢,孔子说,一千户的大县,一百辆车的大夫家,可以派他去做总管,至于他是不是仁者,我不知道。

孟武伯又问,宫西赤怎么样,孔子说,宫西赤穿上朝服,系上衣带,站在朝廷上,可以派他和外宾会谈,至于他是不是仁者,我也不知道。

这段话中,孔子在孟武伯追问下,分别评价了子弟,子路,子由,子华,但只赞美他们的能力、才艺。孔子对待仁十分看中和、慎重,不轻易用仁德称赞弟子,这里他说不知道是爱之深责之切,督促弟子更进一步,真正成为仁者。

九、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哪个比较强,子贡答道,我怎么敢跟颜回比呢,颜回听到一个道理,便能推知十个类似道理,我听到一个道理,只能推知两个。孔子说,你不如他,我和你一样。不如他。

子贡深知自己和颜回的差距,客观评价,人贵有自知之明,孔子安慰子贡,一方面嘉许子贡诚实,一方面也表示赞赏。

十、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肮脏的土墙不能粉饰。对于宰予,不值得责备,又说,原先我对任何人,听他说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任何人,听他的话还要再观察他的行为,就是因为宰予,才使我改变了态度。

宰予是孔子弟子当中口才很好的一个,平日说话头头是道,好像很懂道理,不料白天睡觉偷懒,被孔子指责言行不一致。

十一、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孔子说,我从未见过真正坚毅不屈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应该算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欲望太多,怎么可能刚毅不屈呢?

申枨也是孔子弟子。人常说无欲则刚,然而欲望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要求无欲,违反人性,而有了欲望,又顾虑太多,这句话里,孔子感叹刚强的人难得,同时也是建议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成为欲望的奴隶。

十二、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说,我不愿意别人把事加在我身上,我也不愿把事加在他人身上。孔子说子贡,这不是你现在能做到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与子贡的话很类似,但说起容易,实践起来难,孔子为了勉励子贡说到做到,特别提醒他现在还做不到。

十三、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贡说老师讲诗书礼乐的道理,我们听得到,老师讲人性与天道的言论,我们不容易听到。

在论语中,只有《阳货篇》出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重视教育功能,天道阴阳变化,人生祸福吉凶,很多地方,不好描述,因此很少提及,而关于性与天道,孔子谢了易传的《十翼》

十四、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路听孔子教导的道理,在还没有完全做到之前,唯恐又听到新道理会来不及实行。

子路是孔子学生中文武全才,特别重视实践,他害怕听到新道理,不是不愿意,是深怕做不及,一般人多听少做,子路重视实事求是。

十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姓孔名圉,卫国大夫,死后追谥为“文”。

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会被谥为“文”,孔子说他聪敏好学,不以向下属请教为耻,所有谥为“文”。

孔文子天资聪明,做实事,又喜欢钻研学问,像他这样人,通常自视清高,但孔圉相反,经常虚心向别人请教,孔子解释说“文”是勤奋好学,凭借这点,孔圉被谥为文,很恰当。

十六、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产名为公孙侨,是郑国的大夫,他比孔子年长,孔子十分敬重他。孔子赞许他的有四种行为合乎君子之道。

待人态度谦逊,侍奉君上诚敬,抚养民众有恩,使用民力适宜。

十七、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晏平仲,是齐国大夫晏婴。孔子说,晏平仲善于和朋友往来,彼此相处越久,别人越尊敬他。

这句话里孔子赞美晏平仲善于交友,懂得礼尚往来。

十八、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知也?”

臧文仲是鲁国大夫。

孔子说,臧文仲建造一间房屋养龟,柱上的斗栱刻山形,梁上的短柱画水藻,以他的聪明怎么会这样做呢?

这里的臧文仲身为鲁国大夫,应该知道用天子庙饰不适合,但明知故犯,是愚昧的行为。孔子评论他人,通常只讲合理,自己重视礼节,别人才会以礼相待。

十九、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这段话非常长,像是一篇典故。大意是子张问孔子,楚国的令尹子文,三次就任,没见他面露喜悦,三次免职,也没有见他有怨恨,他把自己当令尹时的政治情况全部告诉新接替的人。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算是尽忠了。子张说,算不算是仁者,孔子说,连明智都谈不上,怎么能算是仁者呢。

子张又问,崔子杀了齐庄公,当时齐国大夫陈文子有四十匹马,舍弃不要,到另外一个国家,他说这的臣子跟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便离开了,再到一个国家,他又说,这的臣子还是跟我们大夫崔子差不多。

子张说,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算是清高。子张说,算不算仁呢,孔子说,连明智都算不上,怎么能算得上仁者呢?

这里的“未知”,可以理解为不够明智,是道德上的不明事理。令尹三起三落都是被动,缺乏自我应对。陈文子应该讨伐弑君的崔子,但他却完全没有动作,所以都称不上仁。

二十、季文子三思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考虑再三后才做,孔子听到后说,再考虑一次,就可以了。

这句话很有意思,孔子是讲,三思而行固然好,但不能固执呆板,思虑过度,有时候也会耽误事。

二十一、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是卫国的大夫。

孔子说,宁武子在国家太平时,就显露聪明才智,国家动乱,他就装傻。他的聪明才智,别人可以赶得上,他的装傻功夫,别人就赶不上了。

这段话孔子是称赞宁武子,有机会时就好好把握,一般人只要用心,可以做到,但必要时装疯卖傻才是真聪明,一般人做不到。而人生真相是要懂进退合宜,才能趋吉避凶。

二十二、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孔子在陈国,感叹说,回去吧,回去吧,在我家乡的弟子,志向大而行事鲁莽,道德文章都很有成就,只是不知道如何把握度。

孔子周游列国,一心一意推行大道,想要拯救黎民百姓,一路到陈国都没有机会,当时君主不是不知道孔子的才能,而是因为知道才害怕,不敢用他,孔子难免失望,感叹返回故里,他家乡还有弟子需要教导,还能担负起传承的大任。

二十三、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孔子说伯夷、叔齐这两兄弟不记仇,别人对他们的怨恨也极少。

一个人减少厌恨别人,也能够减少别人对自己的厌恶。

伯夷叔齐是历史知名人物,在武王伐纣时,曾经加以劝阻,武王统一天下以后,他们二人宁愿饿死首阳山,也不吃周朝的粮食。

二十四、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xi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微生高是人名。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正直,有人向他借醋,他家正好没有,他不直说,却向他的邻居要来再给别人。孔子这句话是陈述事实,并没有做出价值判断,但每一件事要合情合理,用别人东西送人情,还是有失合宜。

二十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左丘明是鲁国太史。

这句话中,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讨人喜欢的样子,对人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是可耻的,也是我认为可耻的。心里藏着怨恨,表面却跟他要好,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亦如此。

这里面孔子告诫弟子做人要正直,不可奸诈,阳奉阴违,是为可耻,弄巧成拙,对自己更不利。

二十六、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子路站在孔子身旁

孔子说,何不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我愿将自己的车马、衣服和皮衣与朋友共用,就是破旧了,我也无遗憾。

颜渊说:我愿不自夸才能,不表扬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我们希望听听老师的志愿。

孔子说,我愿老人可以得到奉养而安乐,朋友以诚相待,年轻人受到照顾,并懂得感恩。

二十七、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孔子说,算了罢,我还没见过能够发觉自己过失,而内心自我责备的人。

这句话是孔子勉励弟子,要勇于面对过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自我悔改。

二十八、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只好学也。”

孔子说,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必定有像我这样的忠实诚信的人,但不一定像我这样好学。

这句话里,孔子提醒我们,忠实诚信是美德,可以培养,好学不倦是精神,比较难保持。不好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唯有好学不倦,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6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