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龟还可以怎么玩?
建造池塘的过程是一个探索和学习的过程。维护池塘亦如此,只不过前者学习多过探索,后者探索多过学习。
首先补上池塘水循环过滤图,顺便看一下整体格局:
水循环路线应该不是很难理解:水从最低处的潜水泵抽到最高处的过滤桶(高度差大约在1.5米),经过滤后排入上游的小池塘,小池塘的水满后溢出到一条铺满小石子的溪流流入大池塘。实际上经过三次过滤:
1.过滤桶过滤
2.上游小池塘沉淀过滤
3.铺满小石子的溪流过滤
还有啥是撇渣器?撇渣器就是用于收集水面上的树叶、浮沫和油污的小抽水泵+小垃圾桶。
拍脑袋设计的过滤系统其实拍了不少时间的脑袋进行斟酌,最后采用的方案效果理论上是很强大的。然而很多因素还是影响了最初的水质。
如下图所示,池塘设计为鹅卵石自然堆叠接驳自然草坪岸。
事实上,为了方便小动物进出池塘,所有的鹅卵石都低于周围草坪。而草坪刚刚铺完,根部还未抓土,所以初期只要一下雨,泥水灌入池塘是妥妥的。基本上一下雨,整个池塘的水都会完全变成泥水。然后放晴的几天略为恢复。
所以刚开始没下雨时是这样的(下图):
开始下雨了(下图):
然后就是浑浊的泥水(下图),这还只是小雨以及中雨后的样子,大雨和暴雨后请脑补“黄河”即可。
再来看看上游小池塘出水口(下图)
小池塘直径在1米左右,最深处40公分。水经过滤桶第一道过滤之后通过一个略显俗气的红色粗陶瓦罐跌入。部分未过滤掉的颗粒在此沉淀,这是第二道过滤。然后溢出的水随着一条宽约40公分,深10公分,铺满小鹅卵石的溪流(下图)向下流入大池塘,这是第三道过滤。
池塘刚灌满水后,倒入差不多1.5升硝化菌,六月和七月每两三个星期会往池塘里再倒ml硝化菌。每两周换三分之一水,特大暴雨后再加换新水抽排泥水。但水还是不够清澈,总是在非常混和略清澈之间循环往复。这是正常情况,是整个生态系统在进行某种平衡博弈的结果。
在水质不稳定且慢慢长青苔和水藻的七八月份,陆续加入了数百只黑壳虾,若干只清道夫,若干只花鼠鱼,若干蝌蚪,塘底开始摆放红砖,便于硝化细菌着床繁衍。一些栖息于水面的虫子也放任自流。在浅水区的鹅卵石间随意种一些水草、铜钱草,落叶飘下也不都捞走。希望在整个池塘系统的初期尽量增加物种和元素的种类以提高系统复杂度,使得系统自己的生态平衡得以权衡建立。
Anyway,就这样到9月,铜钱草开始占领浅水区,岸边的草皮已经开始抓地(下图)
至11月,水生植物茂盛得有些过分,铜钱草持续占领水面,草皮越发强健。
11月末,池塘水开始了持续的清澈状态(下图),生态系统开始步入稳定阶段。潜水泵开始每天开两三小时,甚至不开也没关系。
12月末,水生植物开始枯黄,大量枯叶飘落池塘,因为平时不在上海,也就顺其自然,看着别有一番何以笙箫默、柳叶残的凄美:
小池塘由于枯叶堆积腐烂,已经开始产生浮沫:
池塘由于气温回暖,水藻开始大量繁殖。每一块鹅卵石上都是毛茸茸的。但是池水无比清澈,正午过后,草金鱼开始成群游上水面。经过8个月的时间,整个池塘的生态系统趋于稳定。
来源:网络
请进入神龟网订阅号主页面点击左下角“龟池评比”免费参加,已经超过5万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95.html